文化園區

CULTURAL PARK

文化園區

Cultural park

:::

園區導覽

排灣族傳統家屋

排灣族
排灣族分佈廣闊,建材的使用受到地域性的影響而有所差異;因為有階級制度,聚落中貴族與平民家屋差異甚大,為一特色。

貴族家屋的特色:
貴族階級的房屋屋前橫楣有雕刻,前庭寬廣,設有台座,其上有代表社神的神柱,室內的中柱與床柱上有祖先雕像,屋前部有床台,後內壁有專門放製陶罐之處,平民家屋不會有這些設施。
而家屋基本上可分為兩種基本的型態:
一是以石板建造而成,不論牆砌、庭院、屋頂全部以石材表現。
大門開在正面偏右或偏左的一邊。入口極小,須低頭始能進入,但入內則豁然開朗。北、中排灣屬之。
一是以木板或石板為牆面,屋頂則全部覆蓋茅草。大門開在正面中央或兩側,甚至有三個入口的建築。南排灣、東排灣屬之。其中牡丹鄉受到漢人影響利用土埆為牆。東排灣除了木板牆面以外也用了茅草或東部特有的卵石為牆面或牆基底座。

泰武頭目住家
寬廣的前庭是頭目家的特色,高聳的石柱立於前庭的中央,是頭目家的地標,其他人不准設立。石柱下有一座椅為頭目專用,另有一石砌的高台,是司令台,當社中有重大集會時,頭目站在司令上集合社民訓勉,因此寬廣的庭院有其必要。在日人千千岩拍攝的照片中,石柱上綁有獸骨,推測有祭祀的功用。另外,在司令台旁常植有一棵大榕樹,也是頭目家的標誌。 主屋為一橫向長條型的住家,全部以石板為建材,入口開在左側,正面有窗戶數個,以利採光。屋簷下有成排的木板雕刻是貴族階級家屋的標誌。
屋內靠窗的左、右兩側各有一座床,兩床之間為低於床鋪的起居間,其面積大約為床約二倍,是族人休憩、聊天的地方。靠入口的床是男子的睡舖,有安全、防禦上的考量。女性則睡在裡面的床。屋內不隔間,只以低矮的石板為牆或用石柱、木柱區隔,柱上雕刻純樸的祖靈像,是頭目家的專利,平民家屋是不允許雕刻立柱的。原屋的柱子是石板雕刻,園區復原的家屋改用木板雕刻。立柱上多半懸掛刀子或獸骨。
屋內的後半部為儲藏及置物的空間,亦有一床,後牆上有崁入式的置物架,是頭目家傳寶物古陶壺放置的地方,也是炫耀家族財富的重要位置。女性床的旁邊有灶二座,是炊煮食物的地方。 排灣族的住家還有一個特色:廁所與養豬的畜舍在屋內的同一空間,常位於屋內的最側邊。如果此屋的入口開在左側,則豬舍與廁所在右側牆邊,豬舍另開一小門,供牲畜進出。

南和村祖靈屋
西元一九九五年,園區舉辦日人鳥居龍藏所拍攝的百年前原住民族影像展,請來南和村民共襄盛舉,並延請祖靈前來觀賞,從此每次排灣族五年祭期間,祖靈會到此巡訪,為了表示對祖靈的敬重,園區特別建了一間祖靈屋,供奉當年延請回來的祖靈塑像。並立解說牌以資紀念。該祖靈屋建於泰武頭目家屋旁。

佳平社頭目住家
前庭、司令台、司令台上的石柱;是典型的頭目住家。
佳平社的司令台很大,代表頭目家族的石柱立於司令台上,原屋的石柱旁有一棵老榕,並有石凳環繞司令台四週。司令台旁有一穀倉,為高4米寬2米的建築物,以茅草覆頂、木柱為支架。園區所建的穀倉為縮小比例之模型。
入口開在右側,進入室內,迎面而來的是大型的木板祖靈雕像三尊,分別立於室內的中間,將屋內空間區隔為前、後兩部份,祖靈像旁有兩層陶壺架,放置祖傳的古壺。上方則吊掛著成排的獸骨。是整個屋子最神聖地方,陶壺架的後方有兩座穀倉,穀倉後方則為祭祀的場所,在五年祭期間,頭目家的祭師要在此招請該家的祖靈回到人間。
屋內約左右兩側各有一石板床,石板床之間是低於床面的起居間,有成排的木板為凳。 在排灣族的習俗裡,如果你對其中一個女孩子有意思,就呼朋喚友,帶著一大群男性朋友,到女子家唱歌以表達情意。來客就坐在大門旁的石板床上,女孩子們坐在女眷的石板床上,雙方遙遙相對,該家父母則坐在起居間的木板凳上為他們遞檳榔,美其名為招待客人,其實是藉機挑選中意的女婿。

內文社平民住家
以石板為地面,側邊疊堆小石板。屋頂以茅草覆蓋,入口開在屋子的中央。
床台以木板舖成,位於屋內靠後牆邊,右側為穀倉,左側有灶,為炊事場所,室內以石板舖地。

內文社頭目住家
建材與平民住家一樣,但空間較大,分為前、後兩個室內空間。正面有二處入口,進入室內,迎面的大片木板牆面掛著山豬的頭骨,左、右側是成排的寢床。進入後室,四週都是木板床台,牆面雕飾著精美的圖案。最後方則是大型的穀倉,呈長方形,不似中排灣的內部配置複雜。

牡丹杜住家
受到漢人的影響以上埆磚砌成牆面,兩側以木板覆面。屋頂覆以茅草再用竹條壓制。
室內亦分為前後兩室。床均位於入口的右側,左側為炊事場,後室牆面為成排的穀倉。
置物架位於灶的上方。在「台灣蕃族圖譜」一書中,牡丹社的住家也有以石板為牆;前庭、室內都鋪設石板的記錄。是否因遷徙而使建材改變?需要進一步的考證。

草埔杜住家
以木板為牆,屋頂以茅草覆蓋。前庭有石板立柱三片,兩片在右側。一片在左側。上面雕有祖靈像及百步蛇紋、人頭紋。屋內有四張石板床,穀倉在右側後方。最後面為產房及祭壇。祭壇正對入口,位於屋內最後的空間。
太麻里頭目住家
木板為牆,屋頂以茅草覆蓋。前庭有石板立柱三片,兩片在右側,一片在左側。上面雕有祖靈像及百步蛇、人頭紋。
屋內有四張石板床,穀倉在右側後方,最後面為產房及祭壇。屋內有木雕祖靈像三件,立於屋子的中央。

紹家村平民住家
原建於台東縣大麻里鄉,十九世紀中葉以後形成的部落。
左右兩側各有一入口,前半部有五張床,後半部為穀倉。建屋頗大,推測為大家族之住家。原建地在海拔800公尺左右。有大空間的豬舍,從前庭左側延伸至主屋。原屋的前庭亦以石板圍砌成一獨立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