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園區

CULTURAL PARK

文化園區

Cultural park

:::

園區導覽

魯凱族傳統家屋

魯凱族
魯凱族的居家環境非常悠閒,有前庭、座椅,頭目家立獨石、榕樹。 對於前庭的佈置。魯凱族比排灣族更富於變化,前庭空間也因桌椅、石板屏風的配置顯現出幾個小的空間,這在同樣使用石板建家屋的排灣族比較少見。 另外,較大的住屋在房子正面的左右兩側有各開一門的情形,與排灣族只開一門的情況不同。
去露頭目住家遺址
相傳,去露社下方有一山泉湧出處,一日,巨石裂開,生出一名男嬰,該社居民舒基納力家族將他撫養長大,並取好娶頭目的女兒為妻,繁衍的後代就是去露社的頭目,也就是今日卡拉巴揚(Kala-payan)頭目家族的祖先。昔日為嬰兒洗澡、有一凹槽的石頭目前還保存在部落裡,而山泉湧出口,依然汨汨地訴說著頭目誕生的故事。該社創始的社民後代舒基納力瑪目路現在還居住在去露。

去露頭目住家
屋前有寬廣的前庭,入口開在左側,正面有窗戶數個,進入室內,並沒有直接進入正室,而是經過一間附屬的工作房,有爐灶及材薪堆放處。是一個轉換的空間,也是魯凱族頭目家的特色。
正室的後方以柱樑分隔為二個空間為床,中柱的雕刻是家中最顯著的焦點,掛著禮刀與獸骨,後方床鋪的牆面有成排的陶壺架,是家中最神聖的地方,不得隨意觸摸。靠窗的前室有左右兩個石板床,兩床之間有低矮的坐板,是起居間。也是人口眾多時的臨時床位。

工作小屋
為族人織布或工作的房子,魯凱人有不得在家裡織布的禁忌,因此另建小屋為工作場所,通常可容納兩至三名。

鍛冶小屋
魯凱族善於製造刀具,早期將家中的鐵器鍛冶成刀,並立一小屋作為工作室。多為茅草屋頂,僅有立柱而無牆面,屋內有灶及風箱。

神山頭目住家
原建於霧台鄉霧台村神山部落,為一大型、橫向的石板屋,屋簷下有精美的雕刻,象徵著家族的尊貴,前簷以木柱等間隔支撐,在其他地方也有以石板斜靠前簷的做法。穀倉位於後室,中柱雕飾著祖靈像,前庭的廣場是頭目女兒結婚時盪鞦韆的地點,在婚禮的前一天男方的親友要到女方家搭鞦韆架,族裡的結婚舞會也多半在頭目家前的廣場舉行,前庭中央植一老榕,是頭目家屋的地標。

祭司家屋
原建於霧台村,祭司負責部落性祭儀的舉行及個人祈福卜問的儀式,屋內放置了祭祀使用的器物,一般人不得隨意進出。

阿禮頭目住家
阿禮社是霧台鄉最偏遠的部落,頭目家是一橫向大型石板屋,門開在左側,正對著穀倉與穀物桶。正面靠窗的左、右兩側是石板床,兩床中間是起居室。主柱位於屋內中央偏左,後室有一寢床,廁所及豬舍位於右側,另有一獨立出入口。

神山頭目的家
阿禮頭目住家現況
面對群山的阿禮頭目住家,前庭中央立一雕有女祖靈像的石板立柱,立柱四週圍有石板長凳,女祖靈像代表了當家的頭目為女性,但實際執行部落事務的工作仍交由頭目的丈夫出面處理。因此,為了使眾人信服,入贅於頭目家的人多半是其他部落階級相近的頭目。 大門入口開在左側,進入室內是一附屬屋,目前經營雜貨店,再往裡走入正室,有立柱三根等間隔立於屋從2/3空間處,立柱雕刻著祖靈像並縛綁住鹿角、豬骨。
立柱後面是成排的寢床,床後面的牆上有兩排的家傳古壺、禮刀及一些裝飾物。
前室左、右兩側各有一張高腳的木床,上面舖著石板,床腳還雕飾著精美樸拙的雕刻,兩床之間原來是石板鋪面,現在改放一組大型沙發。屋內全部鋪設0.8m×1.5m寬的石板。
廚房位於屋內最右側,有一獨立的門通室外。以前是豬舍與廁所的使用空間。頭目家族的門簷掛著與家屋等長的木板雕刻、紋飾為百步蛇紋、人頭紋。人頭紋代表了獵首、英勇的意象,百步蛇是貴族的標誌。
整個空間使用依然保留了原來的方式,只做了些許修改。

大南青年會所
位居台東的大南社,由於鄰近卑南族、阿美族強敵環伺,因此對於男子的訓練極為嚴格,藉此保衛村落的安全。
男子在八歲開始進入少年會所,至十五歲才離開。十五歲進入青年會所開始一系列嚴格的訓練,如試膽、禁食、服從、勞務。到了十八歲,可以結交異性朋友,二十一歲以後就可以結婚生子,至此脫離會所生活。
由於台東缺乏石板,因此青年會所以茅草為頂、木板為壁。內部分土、下二層。下層放置柴薪。上層為青年睡舖,會所內有二個火塘,青年們圍著火塘聽取前輩們的生活技藝傳授。
會所內有十根大型木柱雕刻,分別代表了歷代男女祖先的雕像,讓人看了油然升起一股敬畏之心,藉此雕像訓勉族人牢記祖先遺訓,做好傳承的工作。 但目前,會所只有在豐年祭時才使用,原來茅屋的形式已不存在,改為鋼筋水泥式的活動中心。會所制度的施行僅止於豐年祭期間,且這批雕像也落人收藏家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