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
中文姓名 | 潘勁 |
族 別 | 排灣族 |
學 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 |
新媒體藝術碩士班 | |
Mail | x925443@gmail.com |
生於臺灣澎湖縣,目前就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新媒體藝術碩士班。創作主題專注於家族背景與身處之地的聯想,觀察周遭事物將其轉化為新媒體藝術。
面對個人在創作上的思考,作品多關注當下時空的場域轉移,以新媒體藝術的表現形式,檢視澎湖棄船的殘破面貌,傳達一種撲朔迷離的疏離,以及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居所既視感。其中,海上舟船的符號指涉社會意識下的人民移動,船隻不只是離島人的經濟脈動,它也隱含著帝國殖民、政治強權,以及家庭頹圯的驟變象徵。
作品藉由錄像新媒體裝置,透過3D演算技術製造海洋波滔駭浪景緻,從中牽引出遺棄之船隨風飄擺的意象,表達政治權力與家族遷徙之間所交織的社會情感意識。
2021 年 | ♦ 「漂流行舟II」, 臺南藝術博會,臺南。 |
2020 年 | ♦ 「漂流行舟」,加力畫廊,臺南。 |
2020 年 | ♦ 「南瀛獎」新媒體類—優選,新營文化中心,臺南。 |
♦ 「臺南新藝獎」得主,臺南文化局,臺南。 | |
♦ 「亞洲新星獎」得主,ART FUTURE藝術未來,臺北。 | |
2019 年 | ♦ 「全國美術獎」新媒體藝術類—銀牌獎,國立臺灣美術館,臺中。 |
2018 年 | ♦ 「世安美學獎」造型藝術類—藝術創作贊助獎,世安文教基金會,臺北。 |
♦ 「新北市美展」數位藝術類—第三名,新北市文化局,新北。 | |
♦ 「基隆美展」攝影與新媒體藝術類—優選,基隆文化局,基隆。 | |
♦ 「花蓮美展」影像類—佳作,花蓮文化局,花蓮。 | |
♦ 「宜蘭美展」攝影與新媒體藝術類—入選,宜蘭文化局,宜蘭。 | |
♦ 「磺溪美展」數位藝術類—入選,彰化文化局,彰化。 | |
2017 年 | ♦ 「榕樹下的記憶—互動影音裝置藝術展」入選,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高雄。 |
2019 年 | ♦ 「回望之地」潘勁個展,心起町空間,臺北。 |
2021 年 | ♦ 「臺南藝術博覽會」,香格里拉臺南遠東國際大飯店,臺南。 |
♦ 「安住的移動」當代藝術展,新北市藝文中心,新北。 | |
2020 年 | ♦ 「南瀛獎」,新營文化中心,臺南。 |
♦ 「樹洞─家屋的切面」當代藝術展,心起町空間,臺北。 | |
♦ 「臺南藝術博覽會」,臺南大億麗緻酒店,臺南。 | |
♦ 「臺南新藝獎—參差的平行」,加力畫廊,臺南。 | |
♦ 「堤頂之星藝術展-共振時間流」,王道銀行總部藝廊,臺北。 | |
♦ 「亞洲新星獎」,富邦國際會議中心,臺北。 | |
2019 年 | ♦ 「全國美術展」,國立臺灣美術館,臺中。 |
♦ 「舊城作為抵抗之所的知識建構-未來遺址」藝術展,心起町空間,臺北。 | |
♦ 「複眼時代—第五屆機動眼國際動態媒體藝術節」,西昌134空間,臺北。 | |
2018 年 | ♦ 「新北市美展」,新北市藝文中心,新北。 |
♦ 「基隆美展」,基隆文化局,基隆。 | |
♦ 「花蓮美展」,花蓮文化局,花蓮。 | |
♦ 「宜蘭美展」,宜蘭文化局,宜蘭。 | |
♦ 「磺溪美展」,彰化文化局,彰化。 | |
♦ 「移動城市」當代藝術展,艋舺龍山文創B2,臺北。 | |
♦ 「庖廩之所」當代藝術展,新富町文化市場,臺北。 | |
♦ 「流浪的種子—臺北植物園夜間投影計畫」,臺北植物園,臺北。 | |
♦ 「移幻空間」當代藝術展,桃園市土地公文化館 ,桃園。 | |
2017 年 | ♦ 「榕樹下的記憶—互動影音裝置藝術展」,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高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