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
族 名 | 伊祐.噶照 |
族 別 | 阿美族 |
網 站 | iyokacawl |
來自港口部落,一個靠海且充滿創造力的阿美族部落。早在國中時,伊祐便展現對創作的高度熱愛,當時他是寶石加工班的學生,花蓮有著得天獨厚的大量玉石,他便隨著自己的老師一起去爬山溯溪找尋好石材。伊祐跟著哥哥撒部一起向拉黑子學習創作,當時什麼技術都不懂只能摸索,那時生活辛苦,伊祐的父親就教導他如何抓龍蝦、撒網、潛水等來換錢生活。因為時常潛水,所以知道海的變化、知道海顏色的變化、珊瑚白化、被覆蓋一層又一層的網子,魚群會透露出訊息、人會藉此知道龍蝦在哪裡、章魚在哪裡,海浪要怎麼去感受等等,那時就有的海洋變奏曲訓練,於是伊祐透過創作,把海的力量用作品表現出來。
創作出一個個人風格是最難的,而伊祐現在仍舊關注大海的狀況,他稱現在大海有著皺紋,那是烈調的、海底是空的、生態枯竭,說不定在過不久就沒了,要這樣的深刻情感在其中,才是值得深刻對待的創作過程。
2018年 | ♦ 「第10屆比利時『西利-界』國際森林雕塑藝術節-木雕組」冠軍。 |
♦ 「Pulima藝術獎」優選。 | |
2016年 | ♦ 「南島國際美術獎」優選。 |
2014年 | ♦ 「Pulima藝術獎」優選。 |
2013年 | ♦ 「第17屆裕隆木雕創新獎」佳作。 |
2012年 | ♦ 「第16屆裕隆木雕創新獎」佳作。 |
2010年 | ♦ 「大雪山國際漂流木藝術節/木雕創作營」優選與佳作。 |
2019年 | ♦ 「海.印記」創作個展,弘光科技大學藝術中心,台中。 |
2016年 | ♦ 「大海的包容-療癒」伊祐噶照個展,Cepo'藝術中心,花蓮。 |
♦ 「Mahengheng-伊祐‧噶照漂流木裝置藝術展」,花蓮縣文化局,花蓮。 | |
2014年 | ♦ 「大地的織衣」伊祐噶照個展,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花蓮。 |
♦ 「八個Baglang,變成八個浪一伊祐·噶照的嘻哈與靜默」,東華大學,花蓮。 | |
2013年 | ♦ 「海時祭」伊祐·噶照個展,O'rip 生活旅人,花蓮。 |
♦ 「請慢用..」伊祐·噶照個展,月光小棧女妖在說畫藝廊,台東。 |
2021年 | ♦ 「我們與未來的距離」台灣原住民當代藝術展,屏東,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 |
2020年 | ♦ 「從島上來——高山、土地、大海」,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 雙橡園,美國。 |
♦ 「藝術方舟Ark of Art」,故宮博物院,台北。 | |
♦ 「眼不見危境」,823藝術村,花蓮。 | |
♦ 「旗津海岸藝術季」,旗津,高雄。 | |
♦ 「臺灣國際木雕裝置藝術大展」,三義木雕博物館,苗栗。 | |
♦ Makotaay藝術村駐村創作展,豐濱鄉,花蓮。 | |
2019年 | ♦ 「山海原力-原住民族藝術展」,中正紀念堂,台北。 |
♦ 「2019台灣文博會」,台北。 | |
♦ 「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大窩穿龍地景藝術節」,大湖鄉,苗栗。 | |
♦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加路蘭遊憩區,台東。 | |
2018年 | ♦ PULIMA藝術節-「Micawor 翻動」,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 |
♦ 「輪轉,海陸拼盤-魚刺客【台中計畫】」,台中文創園區,台中。 | |
♦ 「它說」,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藝術中心,台北。 | |
♦ 「海被關起來」,Wata,花蓮。 | |
2017年 | ♦ 花東原創生活節,花蓮文化創意園區,花蓮。 |
♦ 米粑流濕地藝術季,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花蓮。 | |
♦ 「2017斜坡上藝術季」駐地創作,獅子鄉獅頭山廣場,屏東。 | |
♦ 「崩落—沒入海底的文化」,石梯坪休憩區,花蓮。 | |
2016年 | ♦ 台北當代一年展「原來的樣子」,花博公園爭艷館。 |
♦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交通部東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台東。 | |
♦ 「南島國際美術獎」,台東美術館,台東。 | |
♦ 「島嶼故事—空間詩學」雕塑展,台北設計建材中心,台北。 | |
♦ 「安平海關亮點計畫─滿載」,安平海關,台南。 | |
♦ 「藝術pakongko2─交錯」,港口部落,花蓮。 | |
♦ 「港都國際藝術博覽會─魚刺客打造特展」,高雄展覽館,高雄。 | |
♦ 「植物新樂園」,高雄兒童美術館,高雄。 | |
♦ 「Lahod海邊的溫度」家具家飾展,Wata,花蓮。 | |
2015年 | ♦ 「藝術pakonkgo說故事」藝術聯展,港口部落,花蓮。 |
♦ 「你在做什麼?mimanaykiso?」藝術聯展,港口部落,花蓮。 | |
♦ 「夢‧棲地─館藏青年藝術主題展」,國立臺灣美術館,台中。 | |
♦ 「松菸與藝術不期而遇」戶外藝術展,松山文創園區東向製菸工廠一樓,台北。 | |
♦ 第三屆「遇見‧白鷺絲」公共藝術節,大湖公園,台北。 | |
♦ 「現代的你?─新一代原住民藝術家創作聯展」,松園別館、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花蓮、台東。 | |
♦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加路蘭遊憩區,台東。 | |
♦ 「粉樂町」,臺北東區當代藝術展,Home Hotel,台北。 | |
♦ 「台大粉樂町」,台北當代藝術展,台灣大學,台北。 | |
♦ 「海洋變奏曲」,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屏東。 | |
2014年 | ♦ 「Pulima藝術獎」,台北當代美術館,台北。 |
♦ 「千年密碼」台灣與法國藝術家駐園創作聯展,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屏東。 | |
♦ 「看見魚在笑」法國洛宏汀駐村創作聯展,洛宏汀藝術之家,法國。 | |
2013年 | ♦ 「停泊-第二梯次漂流木現地創作展」,駁二藝術特區,高雄。 |
♦ 「粉樂町」台北東區當代藝術展,富邦銀行,台北。 | |
♦ 「花東海岸國際當代藝術展-漂流。站立(第九屆上海雙年展特別展中山公園計劃)」,上海、台東。 | |
2012年 | ♦ 「生命的穿透力-上海雙年展特別計畫(臺灣東海岸)」,上海。 |
♦ 「2012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年度特展一山風與海浪/台灣南島系統藝術家的當代表現」,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台北。 | |
♦ 「土地與浪花」創作聯展,港口部落,花蓮。 | |
2011年 | ♦ 「生命的穿透力,山風與海浪」,高苑藝文中心,高雄。 |
2010年 | ♦ 「南島文化節國際漂流木藝術創作交流-共織地球的羽衣」,台東。 |
2009年 | ♦ 「文建會藝術介入空間計畫-原點發光」,港口部落,花蓮。 |
2007年 | ♦ 「牧」創作發表展,松園別館,花蓮。 |
♦ 「原藝重現」,新光三越新天地,台南。 | |
♦ 「都蘭山文化藝術季-山與海的對話」,都蘭糖廠,台東。 | |
♦ 「布:木之後-港口到港口」,亞士都飯店,花蓮。 | |
♦ 「超越時光‧跨越大洋–南島當代藝術展」,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 | |
2004年 | ♦ 「原本」藝術家博覽會,華山藝文特區,台北。 |
♦ 「原住民正名運動」,國立台灣大學,台北。 | |
2003年 | ♦ 「人與大地的對話」,遠企飯店,台北。 |
♦ 「向陽藝文空間木雕展」,統帥大飯店,花蓮。 | |
2002年 | ♦ 「微弱的力與美」,國立史前博物館,台東。 |
♦ 「童年的記憶」,布農部落,台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