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
中文姓名 | 雷斌 |
族 名 | 瑪斯斯格.金碌兒 |
族 別 | 排灣族 |
網 站 | 雷斌 - Facebook |
排灣族藝術家瑪斯斯格(Masiswagger Zingrur)出生於臺灣屏東縣三地門鄉三地村(地磨兒部落)。
他的胞弟是藝術家古勒勒(雷恩),父親巫瑪斯 金碌兒(Qumas Zingerur)是排灣族琉璃珠大師。瑪斯斯格從高中到研究所皆出身美術學院體系。
創作態度上,瑪斯斯格堅持保存傳統的使命多過個人創作的發展,近二十年來重心投入傳統排灣族古陶壺研究及製作,個人創作則以陶藝、雕塑、繪畫、裝置藝術為主。瑪斯斯格認為傳統藝術具有高度珍貴的文化價值,然而現代的文化體制將傳統藝術納歸藝術面向,這造成傳統藝術表現較現當代藝術次等的疑慮,他對此提出憂心與批判。若沒有沉浸族群傳統文化美學進而文化保存,又如何以深厚的文化內涵創作現當代藝術,甚至創意與創新?個人創作面向,瑪斯斯格多以裝置藝術的形式、現成物挪用手法,表達其傳統與現代衝突的觀察,具有高度文化認同與強烈的觀念性反思;繪畫則以純熟技法展現高張力的藝術表現,體現對文明思考的深刻意義。
2012年 | ♦ 傳統陶壺,屏東三地門文化會館。 |
♦ 傳統陶壺,台北凱達格蘭文化館。 | |
2011 年 | ♦ 傳統陶壺,屏東內埔農工。 |
2010 年 | ♦ 傳統陶壺,屏東泰武國小。 |
2017年 | ♦ 傳統工藝陶壺獲總統府致贈邦交國贈禮。 |
2014年 | ♦ MAKAPAH美術獎 繪畫類優選。 |
2018年 | ♦ 「記憶放在口袋裡」駐園創作,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屏東。 |
2013年 | ♦ 「微微的風」藝術工寮場地創作營,屏東三地門鄉,屏東。 |
2009年 | ♦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在地駐村藝術工作者。 |
2008年 | ♦ 高雄市立美術館駐館創作藝術家,「文化奮起」,高雄。 |
2020年 | ♦ 未來潮-大山地門當代藝術展,屏東美術館,屏東 。 |
2019年 | ♦ 當斜坡文化遇到垂直城市-大山地門當代藝術展,國父紀念館,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台北。 |
2018年 | ♦「鶯原際會」臺灣原住民陶藝展,史前博物館,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東華大學,台東,屏東,花蓮。 |
♦ 極色黑遇見彩」大武山下陶的對話雙人聯展,屏東美術館,屏東。 | |
♦「智者的記憶」陶藝創作展,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屏東。 | |
♦「文化根──再現排灣風展」,三地門鄉原住民文化館,屏東。 | |
2017年 | ♦「ABND」(Asia Network Beyond Design)東京、首爾、中國、台灣4區聯展。 |
2016年 | ♦「文化印記在解離後的表象虛實」創作個展,三地門鄉原住民文化館,屏東。 |
♦「原來那麼美」紀念原住民族日族群風情特展,台中市政府,台中。 | |
2015年 | ♦「看見純粹 在山與海之間」聯展,台北福華沙龍,台北。 |
2013年 | ♦「心藝」11人聯展 ,成功大學鳯凰藝廊,台南。 |
♦「信念臺灣 文化臺灣.世界旅行」百位藝術家創藝展,台南創意中心,台南。 | |
♦「微微的風」屏東縣三地門鄉現場藝術創作營作品聯展,札哈木會館,台南。 | |
2012年 | ♦「凝視」10人聯展,藝托邦藝文空間九人聯展,台南。 |
♦「原來臺灣」原住民的有機生活美學展,駁二藝術特區,高雄。 | |
2010年 | ♦「藝立不搖10聯展」,民間畫廊活石藝術空間,台南。 |
♦「走出 來的路」98年度原住民藝術工作者駐村計畫展覽,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 | |
♦「風靈–原住民藝術工作者駐村計畫成果聯展」,三地門鄉文化館,屏東。 | |
2005年 | ♦「原藝重現」當代原住民藝術創作展 ,新光三越,台南。 |
2004年 | ♦「思帝摩兒公園啟用暨豐年祭排灣三寶展」,三地門鄉公所,屏東。 |
2003年 | ♦「排灣三寶工藝展」,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屏東。 |
2002年 | ♦「排灣老故事三寶工藝展」,小港國際機場,高雄。 |
1999年 | ♦「Aruway的嫁妝」琉璃珠藝特展,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屏東。 |
1998年 | ♦「台灣工藝節社區總體營造展」 台灣手工業研究中心廿五週年慶,南投。 |
1990年 | ♦「三人必有我師」聯展,中華藝校,高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