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
中文姓名 | 巴勤發 |
族 名 | Pakidafi Rusanokan |
族 別 | 魯凱族 |
網 站 | 刀疤工妨 |
魯凱族藝術家巴勤發(刀疤)(Pakidafi Rusanokan)出生於臺灣屏東縣霧台鄉霧台村(神山部落)。外公是巴勤發的藝術啟蒙,時常教他石板繪畫,或木頭的紋理、雕刻技巧。退伍後就讀農藝科、經營溫室,並在家鄉的公務體系工作。但因風災之故,溫室被兩度摧毀,使巴勤發的創作渴望被召喚而生,毅然決然休學與辭去公務工作,開啟藝術創作的旅途。巴勤發以木雕、石雕、複合媒材為主要創作形式,作品蘊含與部落的深厚情感與文化臍帶。不論部落神話、人文情懷、生活體悟的文化敘事,都在他的刀鋒下化為具質樸美感的雕刻作品。近年作品陸續受台北順益木雕博物館、奇美博物館、高雄市立美術館等單位收藏;現致力於所成立的「刀疤工坊」推動工藝教學與魯凱族文化傳承。
2007年 | ♦ 屏東縣文化局 96 年度全國原住民木雕獎佳作。 |
2003年 | ♦ 原住民木雕獎現代藝術優選。 |
2002年 | ♦ 原住民木雕獎現代藝術優選。 |
2000年 | ♦ 入選原住民木雕獎器物類及立體類。 |
1993年 | ♦ 獲得順益博物館社會組立體類第二名。 |
2020年 | ♦ 「深刻魯凱-博物館在我家」,屏東原住民文化會館,屏東。 |
♦ 「未來潮-大山地門當代藝術展」,屏東美術館,屏東。 | |
2019年 | ♦ 「當斜坡文化遇到垂直城市-大山地門藝術家聯展」,國父紀念館、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台北、屏東。 |
2018年 | ♦ 「斜坡故事-大山地門藝術家聯展」,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
♦ 「原生圓啟-台灣原住民當代藝術展」,福華飯店,台北。 | |
2015年 | ♦ 「三義國際木雕藝術節」 ,三義木雕館,苗栗。 |
2014年 | ♦ 「看刀疤玩刀」個展,霧台文物館,屏東。 |
2013年 | ♦ 「聽見木雕的聲音」,那瑪夏,高雄。 |
♦ 「文化紮根」,台南安平古堡,台南。 | |
2010年 | ♦ 「2010材質物語-木」雕塑主題展,朱銘美術館。 |
2009年 | ♦ 「漂藝‧拓夢:墾拓-漂流木創意大賞」,台北十三行博物館,台北。 |
2007年 | ♦ 「超越時光‧跨越大洋—南島當代藝術」,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 |
2006年 | ♦ 「霧台在台北」聯展,鳳甲美術館,台北。 |
1994年 | ♦ 三義木雕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