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
中文姓名 | 彭世生 |
族 名 | 馬躍?比吼 |
族 別 | 阿美族 |
網 站 | 馬躍.比吼 Mayaw Biho|Facebook |
馬躍.比吼 【做自己的主人】 |
來自阿美太巴塱部落的馬躍比吼長期以紀錄片形式來表達自己對原住民議題的關心,他習慣在不同事件中,重複探討特定的問題,他的觀點不只是紀錄,更積極的行動是面對文化進行見證與保存,並以此指向真實的生活情境。
近年除了原民轉型正義議題外,馬躍也回到家鄉花蓮開設幼稚園。這並非突如其來的一時興起,而是累積長達二十年的計畫,他也投注許多心思四處奔走募款。在這過程中,最常面對到的可能問題就是家長詢問孩子要怎麼如何銜接未來的國高中甚至大學,馬躍認為發掘孩子的潛能與特長,以此為基礎協助孩子精進那部分的專業,並且在不脫離阿美文化山與海與傳統的知識體系下,盡可能讓孩子去認識自己的土地,未來甚至希望能夠做到大學讓這樣的教育體系能有一套自己單獨的脈絡。
2011年 | ♦ 紀錄片【我家門前有大河】,片長: 54分鐘,字幕 / 繁中,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出版。 |
♦ 紀錄片- 臺灣當代影像系列【Kanakanavu的守候】,片長: 95分鐘,語言 / 台灣原住民語,字幕 / 英、繁中,天馬行空數位有限公司出版。 | |
2009年 | ♦ 紀錄片- 臺灣當代影像系列【天堂小孩】,片長:56分鐘,字幕 / 繁中,同喜文化出版工作室出版。 |
2011年 | ♦ 香港華語紀錄片節,入圍,《我家門前有大河》。 |
2010年 | ♦ 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國際短片,入圍/台灣獎,入圍,《我家門前有大河》。 |
2007年 | ♦ 南方影展,入圍,《Malakacaway 倒酒的人》。 |
2006年 | ♦ 南方影展,特賞,《請問蕃名》。 |
2004年 | ♦ 台灣地方志音像紀錄影展,特別獎,《把名字找回來》。 |
2003年 | ♦ 第一屆台灣地方志音像紀錄影展,優選,《揹起玉山最高峰》。 |
♦ 南方影展,特別獎,《揹起玉山最高峰》。 | |
♦ 台北電影節,傑出紀錄攝影獎 ,《揹起玉山最高峰》。 | |
2002年 | ♦ 兩岸關係暨大陸新聞報導獎,佳作,《來去大陳》。 |
♦ 原住民影像競賽,第二名,《揹起玉山最高峰》。 | |
2001年 | ♦ 文建會地方文化紀錄影帶獎,優等,《來去大陳》。 |
2000年 | ♦ 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觀摩,《國家共匪:美麗的錯誤》。 |
♦ 文建會地方文化紀錄影帶獎,佳作,《國家共匪:美麗的錯誤》。 | |
1999年 | ♦ 新聞局金穗獎,最佳紀錄錄影帶,《季.拉黑子》。 |
♦ 永續台灣報導獎影片類,首獎,《心中的土地:目擊者田春綢》。 | |
♦ 文建會地方文化紀錄影帶獎,佳作,《心中的土地:目擊者田春綢》。 | |
♦ 台北電影節獨立創作競賽紀錄片類,入圍,《季.拉黑子》。 | |
1998年 | ♦ 文建會地方文化紀錄影帶,傑出作品,《如是生活 如是Pangcah》。 |
♦ 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公共電視推薦獎,《天堂小孩》。 | |
♦ 文建地方文化紀錄影帶獎,佳作,《天堂小孩》。 | |
♦ 第二十二屆美國瑪格麗特.米德影片暨錄影帶影展,參展《如是生活 如是Pangcah》。 | |
1997年 | ♦ 地方文化錄影帶,佳作,《我們的名字叫春日》。 |
2012年 | ♦ 那路很會彎-第三屆原住民藝術工作者駐村計畫,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 |
2011年 | ♦ 原藝在部落 - 第三屆原住民藝術工作者駐村計畫,新北市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新北。 |
2019年 | ♦ 「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Kanakanavu的守候》,山形市,日本。 |
♦ 「世界大都會- Cosmopolis」雙年展,《我們的名字叫春日》、《天堂小孩》、《天堂小孩》,龐畢度中心,法國。 | |
2012年 | ♦ 「那路很會彎」駐村計畫展覽,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 |
2011年 | ♦ 「原藝在部落 - 第三屆原住民藝術工作者駐村計畫分區成果展」,新北市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新北。 |
2010年 | ♦ 「金馬影展」,《Kanakanavu的守候》,台北。 |
2006年 | ♦ 「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地下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 |
2003年 | ♦ 「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來去大陳》台北。 |
♦ 「純十六影展」,《揹起玉山最高峰》台北嘉年華影城,台北。 | |
2000年 | ♦ 「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國家共匪:美麗的錯誤》。 |
♦ 「真實邦ㄗㄚˋ──阿美影展」,花蓮、台東。 | |
1999年 | ♦ 「第二十三屆美國瑪格麗特.米德影片暨錄影帶影展」,《親愛的米酒 妳被我打敗了》,紐約,美國。 |